立足核心素养  构建智慧课堂
2024/2/24 16:19:43

立足核心素养  构建智慧课堂

——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例

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   桂少瑞

设计思想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因此,日常的教学必须要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又建议: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展现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具体的、形象的、动态的、多维度的情境;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形势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要想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育,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基于课程标准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实施建议,结合对智慧课堂有效教学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经验,笔者对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进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教材角度来说:本课属于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本课教材主要包含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和玄奘西行四部分内容。这些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典型事例,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唐与新罗交往描述了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感悟到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既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中心,又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目标

1.知道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理解唐朝国力强盛与中外文化交流活跃之间的关系。

2.借助智慧课堂手段,进行图、文、像史料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理解唐朝这个繁荣开放的时代,以鉴真和玄奘为代表的唐朝人物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通过情境再现、自主学习、问题引领、故事讲述。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史事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

3.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经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伟大人物身上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高贵品质和精神力量。通过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活跃成因的分析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华文化的突出优势和重要影响,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学情分析

从学科知识的角度讲,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图片、视频等材料比较感兴趣,同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看过有关《西游记》的影视作品或相关书籍,对唐僧的人物形象非常熟悉,因此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积累,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还不高,对待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和逻辑关系不清楚,细节不清晰,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从技术角度讲,学生能够教熟练的操作智慧课堂学生端,已经具备完成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上互动答题、线上作业提交等智慧课堂常规活动的能力,对智慧课堂的使用能够做好有的放矢。

教学重点

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设计思路

人是历史的主角,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是特定历史时代的缩影。

本课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总体比较简单易懂,线索也比较清晰。但是教材对时代、人物的突出略显不足,历史人物的整体形象也不够丰满、立体,而历史的发展是时代与人物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分析,我将“时代和人物的相互映衬”作为本课的教学立意,通过创设三个情境来构建本课的主体结构,分别是:情境一“公元630年长安城的遣唐使来华”;情境二“公元742年扬州城外的鉴真东渡”;情境三“公元627年长安城外的玄奘西行”。借助三个情境,以鲜活的人物为切口,以感性的、易于理解的的方式开展教学,落实本课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等核心知识点。

教学模式及策略分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的要求已由“知识立意”向“学科素养立意”转变日常的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要结合智慧教学手段,将重难点内容技术化的呈现,具体如下

1.课前:学生通过学生端观看教师推送的《中国通史》第50“唐朝的对外交往”纪录片填写知识清单,初步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其次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搜集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资料先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完成课前练习。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具体学情的摸排,教学生之不知,解学生之所惑,以达到精准教学。

2.课中:针对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教师创设时空情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通过教师终端资源分享功能,分别向学生推送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相关材料,引导生定位时空,分析多样史料的基础上,归纳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和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感悟他们的精神。利用智慧课堂的翻翻卡、抢答、全班作答、勾划标注、手写板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趣度和广度,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3.课后:依据本节课重难点和学生作业检测的结果,分层次地向学生维送作业,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利用作业与动态评价工具,录制微课进行解答,体现个性化教学。

教学过程

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支持

课前

(云端建构,先学后教

推送《中国通史》第50“唐朝的对外关系”纪录片和本节课知识清单

观看纪录片和填写知识清单,初步了解本课内容

借助网络查阅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

完成预习,做好知识储备。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先学后教。

学生利用学生端观看视频和查阅资料

 

课中

(以学定教,智慧学习)

【导入新课】

历史总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留下印记,以唐朝壁画“礼宾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肖像、服饰,设疑引入本课。

教师设疑:

1.画中哪些人物是主人?2.哪些人物是宾客?请说一说你猜测的理由。

 

 

学生仔细观察壁画,积极思考问题。

 

 

“礼宾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够很快把学生带入那个对外交往繁盛的时代。通过对壁画中人物的肖像、服饰的观察,锻炼学生观察图片史料和运用所学分析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教师利用教师端展示推送图片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学生端口细致观察“礼宾图”。

课中

【讲授新课】

情境一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

长安城外

一群人……

1. 出示遣唐使图片

 

 

教师设疑:

1)他们是谁?

2)来自哪里?

3)为何而来?

在前两个问题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为第3个问题的回答做铺垫。

2.设疑:你能说一说遣唐使的涵义吗?预设学生的知识盲点,利用智慧课堂翻翻卡功能为学生扫清知识盲点。

 

教师过渡:关于遣唐使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呢?引入遣唐使那些事。

3. 展示史料(表格),教师设问:从这则史料中,你们可以发现日本遣唐使来华有何特点?

 

过渡:在当时来到唐朝的众多遣唐使中,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4.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使者:崔致远。

材料崔致远,新罗人,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写下大量诗文。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朝鲜半岛汉文学的开山鼻祖。

师生总结:崔致远的传奇故事代表着当时的唐朝与新罗交往频繁。

材料:8世纪中叶,新罗参照唐朝中央集权制度,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了较完备的中央集权制的官僚政治体制。新罗国家的文武官……州、郡、县的长官一律由国家任命。……为了培养这样的封建官僚,新罗提倡儒学,688年实行科举……当时新罗和唐朝、日本均有贸易往来,尤其和唐朝的贸易十分频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古代史编》下卷

教师设疑: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关两国交往的重要信息?

过渡:成百上千的遣唐使来华学习,但是相对于博大的唐朝文明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他们更渴望能够邀请到唐朝德高望重之人能亲身前往传经送宝。

情境二  公元742年(玄宗天宝元年)

扬州城外,东关渡口

一些人……

1. 教师出示图片,

 

设疑:

1)这位高僧是谁?

2)要去往何处?

3)又为何而去?

2.播放视频,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分享鉴真的故事。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提出思考:(1)鉴真东渡的过程有何特点?

2)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做出怎样的贡献?

补充图文材料:体现鉴真东渡的贡献

材料:“鉴真大师将唐朝的建筑、文学、书法、雕塑艺术传到日本,特别是后者,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重要的‘唐招提寺派’。……另外,鉴真大师对日本医药学也有重大贡献。鉴真大师本人就是一位名医,东渡时又带去了许多药物。……日本人对有些药物不能分辨,根据淳仁天皇的旨意,视力极差或者已经失明的鉴真大师‘一一以鼻别之,一无错失’。”

——钱文忠

出示鉴真塑像和著名学者郭沫若的评价: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教师过渡:通过遣唐使的学习唐文化和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一学一传,促进日本发生巨大变化。

3.出示唐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唐朝在文字、建筑和货币三方面对日本文化的具体改变。

教师继续追问:唐朝对日本还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教师过渡:鉴真东渡日本是为了传播佛教,而唐朝佛教之所以高深,与另一位极具神话色彩的唐朝高僧密不可分。他是谁呢?

情境三  公元627年(太宗贞观初年)

长安城门外

一个人……

1. 出示玄奘图片

 

设疑:

1)他是谁?

2)要往何处去?

3)为何而去?

2.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并展示四张《西游记》剧照,请学生根据图片对比文学作品中的唐僧取经和历史中的玄奘西行的区别。

3.屏幕推送玄奘西行路线图,全班作答,学生画出西行路线,重走玄奘之路。

4.播放视频,了解玄奘西行的艰难,让学生感悟玄奘西行。

5.出示材料,设疑展现玄奘的伟大贡献:

玄奘翻译的佛经既多又精,他不仅是在佛教中国传播史上成就最大的学者,还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赖永海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课中测试】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唐代的两位高僧不忘初心,在历史上各自留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二人“东渡”和“西行”的共同作用(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开通了丝绸之路

C.加强了边疆管理

D.扩大了唐朝疆域

讲解完“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两个重点之后,再将课前这道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测试,对比正确率,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过渡:那个时代,那些人物,都在向我们展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我们不禁设想:为何唐朝的中外交往如此之活跃呢?

6.合作探究1:为何唐朝的中外交往如此之活跃?

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  唐太宗设“鸿胪寺”专门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材料:

 

 

 

 

 

7.合作探究2:空前活跃的唐朝对外交往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  以唐文化为特质的文化输出,奠定了中华文化在当地的风格,其主要特征即是唐式制度、唐式文化、科技在当地生根、发展,形成了以唐文化为底蕴的社会运转机制。

东亚文化圈在唐代的最终形成是唐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因此,唐对外开放的深远意义在于促进了东亚区域的共同发展,使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有了更坚实的环境依托和文化依托。

——唐刚猛《唐代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唐对外开放的深远意义在于推动东亚文化圈最终形成,促进了东亚区域的共同发展;使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有了更坚实的环境依托和文化依托。

 

 

1.学生结合老师设置的问题链思考、自主学习,夯实遣唐使的的基础知识。

 

 

 

 

 

 

 

 

 

 

 

 

 

 

 

 

 

 

 

结合前面的学习,学生自主给遣唐使下定义。再结合老师翻翻卡给出的涵义,加深对遣唐使的概念理解。

 

 

 

 

 

 

 

研读教师推送的图表史料,学生分析得出遣唐使的特点:持续的时间跨度长、次数多、规模(人数)大。

 

 

 

 

 

 

 

 

 

 

 

 

 

 

 

学生利用学生端,阅读史料,思考问题。

得出新罗强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制度等。两国间的贸易十分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等重要信息。

 

 

 

 

 

 

 

 

 

 

 

 

 

 

 

 

 

 

 

 

 

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链,进行智慧课堂

抢答

 

 

学生观看视频,并把自己所查阅的关于鉴真东渡的资料,利用学生端,以合作分享的方式进行展示并进行讲述。

通过智慧课堂抢答功能,畅谈鉴真东渡过程的特点。理解大师正是出于对佛教的虔诚和信仰,让鉴真大师义无反顾、无畏生死前往日本传播佛法。

 

 

 

 

 

 

 

 

 

 

学生阅读史料,思考问题。深刻理解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今日所学,思维逐步深入,理解解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全面影响。

 

 

 

 

 

 

 

 

 

 

 

 

 

 

 

 

 

 

 

 

 

 

学生根据预习,快速答出问题。

学生倾听歌曲、观看《西游记》图片,并对后面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学生在学生端平板上画出路线,标出经过主要地点。观看视频,感悟玄奘西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矢志不渝的精神。

 

 

 

 

 

 

 

 

 

学生运用平板做答、提交。

 

 

 

 

 

 

 

 

 

 

 

 

 

 

 

 

 

 

学生合作研读史料,利用智慧课堂手写板功能,并进行生生互批,交流讨论。(提醒:从政治、经济、政策、交通等多角度回答)

以定位时空创设情境,进入遣唐使知识点的学习,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通过设置问题链,逐层推导出关于遣唐使来华的的人员、来源、原因。最后结合观看纪录片和预习,总结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同时通过智慧课堂的翻翻卡功能,增强课堂趣味性。

 

 

 

 

 

此处通过层次递进式的设问,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因唐与新罗的交往和唐与日本的交往方式和内容相近,因此在这里以人物崔致远引入,既扩展了遣唐使的外延,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又完成了唐与新罗交往知识点的学习。

 

 

 

 

 

 

 

 

 

 

 

 

鉴真东渡的内容教材介绍较为详细,教师通过创设时空情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夯实基础知识。通过抢答,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精选生动的图文史料和视频资料,结合学生的自查资料,突破重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感悟伟大人物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从而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通过从微观到宏观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全面影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继续创设时空情境,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通过史实与文学作品的比对,让学生明白《西游记》是以历史真实人物玄奘为原型进行的艺术再创作。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客观事实,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加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

素养。

 

通过图文史料的呈现,学生动作操作,让学生感受玄奘西行不畏艰险、坚定信仰、矢志不渝的精神,提升学生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之后,进行归纳概括,学生对不懂的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通过数据的再次收集,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呈现多角度史料,提高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通过智慧课堂手写板功能,生生互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促使其积极思考,锻炼其注重合作探究的能力,有效突破难点。

 

1.教师利用教师端展示图片、问题,推送史料给学生,学生借助学生端口分析解读史料,回答问题。

 

 

 

 

 

 

 

 

 

 

 

 

 

 

 

 

 

2.利用智慧课堂功能翻翻卡。

 

 

 

 

 

 

 

 

 

 

 

 

 

 

 

 

 

 

 

 

 

 

 

 

 

 

 

 

 

 

 

 

 

 

 

 

 

 

 

 

 

 

 

 

 

 

 

 

 

 

 

 

 

 

 

 

 

 

 

 

 

 

3.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和现在所学的新知结合,借助学生端口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端口在智慧平板上进行勾划、标注。

 

 

 

 

 

 

 

 

 

 

 

 

 

 

 

 

 

 

 

 

 

学生端口作答、提交。

 

 

 

 

 

 

 

 

 

 

 

 

学生端口勾划关键词,利用手写板功能。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了繁荣而开放的隋唐时代,走进了鉴真、玄奘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向阳而生,历经艰辛,终成伟业。鉴真曾说“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玄奘也“宁可西进而死,也绝不东归而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所讲的那样: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从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永远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

板书设计】

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 遣唐使来华

一、 鉴真东渡

三、玄奘西行

【作业布置】(分层布置,因材施教)

 提前给学生分成3个作业小组,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1:填空题

1)鉴真东渡:           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唐朝高僧        六次东渡日本。他精心设计了日本的唐          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2)玄奘西行:          初年,高僧          从长安出发西行到           求取佛经。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作业2:简答题

简要说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和影响。

作业3:探究题

课下查阅资料,结合事实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点击下载

 

作者:桂少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9 文章录入:施海涛    责任编辑:haitao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胜利路152号 / 邮编:233000 / 电话:0552-4029959 4015054 皖 IPC 备 06001307 号-1
    版权所有&蚌埠市第一中学 皖公网安备 34030002000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