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敬亭那道山光
高一(12)班 郑明昊
“青山一万仞,我爱敬亭名。”
——「明」程敏政
顺着公路刻下的黄山记忆,随着车辙碾下的时间印记,我们的研学旅行渐近尾声,坐落于宣城北部,个头不及黄山,却又时常人满为患的敬亭山,成为了我们本次研学旅行的最后一站。
整山不高,即使是最高的翠云峰,海拔也仅324.1米,但正如刘禹锡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比于高大逶迤的黄山,我倒是觉得这敬亭山,小得别有一番独特韵味。
沿着上山的小径,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挺清泉,名曰“相思泉”,脉脉流水汤汤作响,缕缕流光透过片片绿叶,映于水上,呈现出一幅无限山光在水上绵延而出的长卷,静坐其上,不禁令人静下心来,驻足观望山上山下之景,着实可谓“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了,据说玉真公主离世后,李白常来这里祭悼,公主为其所动,引一清泉,常年不竭,后人便取名为相思泉,可爱的敬亭山似乎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着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路途到了三分之一,嗅着古木的香气,“太白独坐楼”几个大字不禁吸引了我的目光。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时,在此逗留了两年,期间便写下《独坐敬亭山》一诗,其中便呈现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敬亭山风貌,虽说昔日的“青莲居士”现已不在,但是这一句,却是成为了推动敬亭山举世闻名的风水宝地及打卡圣地的千古绝唱。
远远望去,这座古楼形态对称,端庄挺拔,“独坐”于中,衬以四面的绿树与其下整齐划一的梯田,真是沁人心脾,振奋人心,这一股无形的意气,使得大家纷纷加快了上山的脚步。通往山顶的路总是艰辛的,汗水流过脸颊,干燥欲裂的嘴唇,充斥乳酸的膝盖,无一不是登山者面临的挑战。
风吹枝叶,窸窣声响,似敬亭山的传话:每当濒临放弃之时,不妨回头,望向来时的地方,你的双脚所及之处,皆是风景,你所跨过的一花一木,皆在为你鼓掌,带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信念,继续前进吧!
诚然,敬亭山没有黄山的雄伟,没有泰山的大气,甚至可能会令慕名前来的游客大失所望。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旅行是一种消遣,是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片刻安逸的良方。倘是遵从了内心,放松了自我,即使去到再破败的乡村,也不失为一次好的旅行。
依我看来,我们不应当注重旅游景点所谓名气的高低,而是保有一颗平常心,为自己的心灵找个东家,给自己的思绪放个短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