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结硕果,赓续前行谱新章 ——蚌埠一中教科室的2023年
2024/1/10 16:03:51

踔厉奋发结硕果,赓续前行谱新章     

 ——蚌埠一中教科室的2023年

聚焦核心素养勤研善教,赋能创新课堂聚力前行。在过去的2023年,蚌埠一中教科室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真抓实干,聚力前行。以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升为目标,以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教学比赛等工作为主要内容,促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一、教研组建设

学期初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合理安排、制订周密的教研工作计划。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定时定点开展教研。结合学校“六个一”活动,各教研组加强教研,将“精品课”融入日常教研活动。

 









 

一年来,全校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党员示范课200余节,做到每周有教研,每周有公开课。多学科积极承担市级教研活动,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二、教师培养

1、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持续进行青年教师培养 “小荷工程”,帮助青年教师迅速站稳讲台。在指导教师的督促、指导下,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洪子维、徐泽、余燕、封伟豪、吴燕秋、朱梦圆等青年教师,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2、骨干教师培养。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教师在学习中感受着先进理念的碰撞,激活了课堂,教研组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系列省级优质课观摩、“名师进珠城”讲座、学校开放日、优质课赛前磨课等举措开阔了教师们的眼界,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激发了学校教师教改热情。

 









 

三、教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1、承办各级各类比赛。2023年度我校共承办市级以上教学比赛近10余场,在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得到各级领导及参赛选手的一致肯定。

 







2、

 

2、教学比赛成绩突出

2023年度,我校22人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教师

优质课

奖次

主办单位

徐泽

2023年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省一等奖

省教育厅

宋杰

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

团体、个人省级一等奖

省教育厅

施海涛

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

团体、个人省级一等奖

省教育厅

年秀芹

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

团体省级一等奖

省教育厅

沈怀侠

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

团体省一等奖、个人省二等奖

省教育厅

邵素清

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

团体省二等奖、个人省一等奖

省教育厅

邵兰

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

团体省级一等奖

省教育厅

郑杨

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

团体省二等奖、个人省二等奖

 

龚道玉

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

省团体二等奖、个人省三等奖

省教育厅

王海燕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部级优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崔莉

2023年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数学学科优质课

市二等奖

市教科所

宋家宇

2023年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数学学科优质课

市二等奖

市教科所

邱杰

2023年蚌埠市高中生物优质课

市一等奖

市教科所

余燕

2023年蚌埠市高中美术优质课

市二等奖

市教科所

朱梦圆

2023年蚌埠市高中化学优质课

市二等奖

市教科所

秦璐

2023年蚌埠市高中语文优质课

市一等奖

市教科所

管亚男

2023年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英语学科优质课

市一等奖

市教科所

李扬

2023年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英语学科优质课

市三等奖

市教科所

赵爽

2023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数学学科优质课

市二等奖

市教科所

杨雪静

2023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新教材数学学科优质课

市二等奖

市教科所

 

 

 

 

教师

数据驱动优质课

奖次

主办单位

秦璐

2023年蚌埠市高中语文“数据驱动”优质课

市一等奖

市教育局

沈璐

2023年蚌埠市高中英语“数据驱动”优质课

市一等奖

市教育局

 

3、教科研工作稳步提升。

2023年度,教师论文发表、获奖32篇;市级课题结题1项,高三专项课题结题6项;3项省级课题立项,6项市级教育规划课题立项。

教师

论文、教具、精品课评选

奖次

臧旭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耐挫力培养》

省二等奖

王丽伟

 “2+2+2”打造高三语文试卷讲评的“全攻略” 》

省三等奖

年秀芹

GeoGebra助力电场和磁场教学》

市一等奖

屈东辉

《浅谈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

市二等奖

 

 

 

教师

教学设计

奖次

杨雪静

立足核心素养,构建智慧课堂--以《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为例

市一等奖

洪子维

智慧指引情境教学--以《时空视阈下中国古代的“南渡”》为例

市一等奖

王海燕

基于影视资源应用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市二等奖

徐静春

听音识人共赏群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群文阅读

市二等奖

秦璐

告别苦难 迎接新生-《白毛女》节选研读

市二等奖

宋家宇

发挥智慧优势提高教学效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一课时)

市二等奖

姚振宇

高低运球+投篮

市三等奖

 

 

 

教师

论文发表

期刊名称

西雪侠

一节高中数学课对学生世界观的影响-数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

中小学教育

西雪侠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

向导

胡波、姚钟磊

“三新”背景下选课走班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时代教育

胡长浩

基于结构与功能观的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教学考试

王蕾蕾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中小学教育

王海燕

基于影视资源应用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蚌埠教研

李娜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古诗的人生观教育

向导

李娜

关注老年人“网瘾”:跨越“信息鸿沟”,并非就是终点

作文素材

施海涛

初中高中衔接 必修选修关联-以《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例

历史教学问题

施海涛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历史智慧课堂实践研究-以深化“家国情怀”为例

生活教育

秦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课堂内外

马莉

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创新关键能力考查-2022年北京高考卷有机合成试题亮点评析

实验教学与仪器

王琼

名师引领勤耕耘 使命召唤育桃李

新教育

田甜

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情境任务创设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高考

屈东辉、王德立

物理学科进行德育的研究

新课程

吴涛、刘燕伟

“教 一学一评”一体化真实情境下的教学以SO2的学习为例

实验教学与仪器

陈志博

落实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中小学教育

姚振宇

高中体育智慧课堂育人环境创设研究

中小学教育

吴金昌

大道至简,守正方能出新

语文学习

吴金昌

归为泥土的陶器

中学语文教学

吴金昌

语文教学贵在化繁为简、以简促繁

安徽教育通讯

 

 

 

教师

课题结题

类型

胡波、姚钟磊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年秀芹、屈东辉

大单元视城下高三磁场的可视化教学

市级高三课题

王海燕、李云静

高三地理复习中的主题式教学研究

市级高三课题

丁奕平、徐杰

基于新高考“基础性”考查要求对高三数学“学困生”复习备考的分析与研究

市级高三课题

吴金昌、孙立彬

双减背景下高三作文讲评有效性的研究

市级高三课题

刘燕伟、吴红艳

历届高考真题的利用效率研究

市级高三课题

马莉、夏九云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究

市级高三课题

 

 

 

教师

市级立项课题

类型

孟涛、胡波

多媒体技术条件下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创新研究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沈怀侠、高芒

以项目化学习促进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究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周坤 、徐铭徽

STEAM 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融合向量分析的教学研究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李娜、江亚婷

高中文言文情境化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研究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王维杰、牛典典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的深度学习评价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一所省示范普通高中为例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张全、邵素清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教师

省级立项课题

类型

田甜

基于智学网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高中的应用研究

省级课题

吴金昌、徐朝阳

“全人教育”视域下高中语文生命化阅读与写作的实践研究

省级课题

郑杨、陈萍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创编演及教学应用研究

省级课题

 

教学展示

12月19日,我校举行“聚焦核心素养,赋能创新课堂” 主题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合肥一中、包集中学联合教研,共28名教师进行了展示课。各教研组积极筹备,备课、磨课,打造了优质的课堂教学。邀请市教科所专家及兄弟学校教师来参加联合教研,有针对、有目的地听课研讨,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评价。

 









 

3月份,组织教师赴包集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加强校际间的交流,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同时,选派教师进行“教坛新星送教下乡活动”,提升学校教研辐射作用。

 







 

五、“教坛新星”评选成果显著

2023年,在校长室、教研组的合力推动下,教科室精心组织,强化教坛新星评选保障工作。刘燕伟、徐静春老师参加第四届省教坛新星评选,并顺利获得省“教坛新星”称号。

 





 

展望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让我们互相宽容、相互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凭借本校教研平台,探索教育的真谛升华教学行为,用行动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教科室 文章来源:教科室 点击数:3058 文章录入:校办公室    责任编辑:bgsf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胜利路152号 / 邮编:233000 / 电话:0552-4029959 4015054 皖 IPC 备 06001307 号-1
    版权所有&蚌埠市第一中学 皖公网安备 34030002000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