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责任唤醒后进生
蚌埠一中 杨娜
做班主任的这些年,无论是面对哪个班集体,总能遇到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 ,即使是我们这样的学校也不可避免。他们有的是学习困难生,有的是品行比较差,还有的是学习、品德双差生。这些学生的表现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设置了不同程度的障碍,我们有时不免对这些学生有或多或少的不悦与无奈。但冷静下来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本职工作不仅是教书,也要育人,对后进生,我们也许应该拿出更多的爱与责任去唤醒他们,转化他们。
其实,后进生并不都是先天后进,而是有可能是后天的某些原因造成的。这类学生并非无药可医,而是可以重塑的个体。其关键在于我们教者应如何转变观念,适当施法。在这些年的日常工作中,在与后进生的相处中,我慢慢形成了一些对后进生进行转化的认识。
1.“身”入其境,了解后进生
后进生的形成总有一定的原因,我们只有“身”入其境地去了解后进生,真正体味后进生的心理,才能针对后进生的各种特征因材施教。
如:我班的×××同学,在这学期中学习成绩比以往明显下降,课间也沉默了许多,不愿与同学交往,总是一个人坐着发呆。发现她的这种情况,我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得知原来他母亲因为她的成绩总不能达到她心中理想的水平,所以经常批评她,甚至是挖苦她。即使她取得了一点进步,也不能换来母亲的赞许。这让她很苦恼也很自卑,觉得自己就是学不好了,不想学了。其实这个孩子我是了解的。她不是那种不学习的孩子,只是慢一点,基础差一点,只要坚持学下去是会有进步的。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适时的鼓励鼓励,对她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许对她更有帮助。因此我特地找她的母亲谈了几次。之后,孩子明显的心情慢慢好转,又开始愿意听课学习了,我想一定是她的母亲也改变了对她的态度的缘故。
2.无微不至的关爱后进生
人是有感情的。后进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感情,也需要关爱。而且由于他们长期被冷落和否定,可能更渴望关爱。教师对后进生的一点爱,不但能使后进生拥有一点自信心和勇气,还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也为我们教师自己敞开了转化后进生的大门。
如:我班×××同学,从高一刚进班的时候就是个让我头疼的孩子。在军训的时候就有些表现不少问题,我甚至已经做好了和他战斗的准备。但在军训的后期,教官让孩子们写了一篇军训有感,我把他们写的东西拿过来看,特地看了他的,结果他在文章中写的一些东西让我有很大感触。他写到,“我从来就不是个好孩子,但我觉得教官喜欢我,教官很辛苦,我向他敬礼!”从这些内容里,我察觉到,这个孩子缺少爱!我也许可以从这里入手进行教育!从那以后,我尽量对他多关心一点,让他觉察到我对他的关注。果然是有效果的,我发现他也特别在乎我对他的态度,生怕我不再关心他,喜欢他了。所以只要我跟他谈话,他一般还是能够接受的。经过一年,这个孩子也的确有了一些转变。从一开始跟任课老师顶撞到现在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从三天两头迟到到现在几乎没有迟到,从之前不好好完成卫生值日任务到现在能主动为班级做些事情了。从这个学生的转变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对后进生,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
3.适时激励、指导后进生
俗话说:“人无完人”。后进生虽然有许多缺点,但是也有闪光点,在于我们教者是否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之处。如果教者能勤于捕捉后进生的优点和亮点,及时给予激励与指导,就会不断地激燃后进生奋进的“火花”,使其增强信心,争取进步。
如:我班×××同学,性格孤傲不逊,不爱学习,但是该生很有爱心,集体荣誉感很强。在班级的运动会上,他总是积极踊跃的参加。在班级的卫生扫除中,他总是捡最脏最累的活干。在班级外出活动时,他总能主动的帮助老师维持秩序。平日里,他也总能热情的帮助同学。我就不时抓住他的“闪光”之处,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每每这时,虽然他想掩饰自己的兴奋,但我看的出他其实还是蛮高兴的,而后他也能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了,品行与学习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古训说:子不教父之过。在教学中,我认为:生不进步则师之过,如果我们教者能一位家长的身份,去爱他们,能以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感去教育学生的话,我相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将会简单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