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智慧赋能历史教育  项目驱动素养提升----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阶段成果展示在我校圆满举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7  更新时间:2025/4/14 8:48:08  文章录入:校办公室  责任编辑:bgsfx

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项目化学习在历史教育中的实践路径,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智慧赋能的中学历史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阶段成果展示活动4月10日在蚌埠一中顺利举行。活动由蚌埠市历史教研员苏峰课题组成员校教师及学生代表共30余人参与,通过项目成果展示、专题讲座与总结研讨,展示了技术与人文交融的历史教学新形态



 

校史馆设计项目: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活动伊始,课题组成员蚌埠一中洪子维老师进行“我为一中设计校史馆”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项目依据、项目目标、驱动问题、项目实施、项目评价方案、成果展示、复盘反思七个方面系统汇报了项目学习成果。利用“校印之中寻沿革”“毕业照里看发展”两大子项目,洪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开展实地考察、史料收集等活动深度挖掘学校与共和国同频共振的历史脉络,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增强了他们的文化实践能力和自我成长意识。



 

学生成果展示:实践与创新并重

随后,学生代表进行了项目成果展示。蚌埠一中高二(5)班的胡浩宇同学通过“校印之中寻沿革”子项目,展示了蚌埠一中各个时期的印章变迁,揭示了学校历史的时代印记。蚌埠一中高二(5)班的崔祉寒同学则通过“毕业照里看发展”子项目,对比不同年代的毕业照,从服饰、表情、建筑、人数等多维度解读了社会变迁与学校发展的互动关系。两位同学的展示内容丰富、分析透彻,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通过项目学习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们的跨学科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研讨讲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

课题负责人施海涛老师围绕“人工智能支持下的高中历史项目化学习评价:路径、实践与反思”作了专题讲座。施老师指出,项目化学习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但在实践中也面临学习目标不清晰、对过程性表现评价不够等挑战。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动态追踪学习轨迹、融合多源数据、实现可视化展示,人工智能能够构建“三维协同评价体系”,形成“评价即学习”的闭环,显著提升评价的精准性与个性化。施老师还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了评价量规设计、结果生成与分析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教研员总结:智慧教育引领未来

活动最后,蚌埠市历史教研员苏峰老师作总结发言。苏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果,认为活动不仅展示了智慧赋能教育的实践探索,还体现了跨学科思维与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他鼓励课题组成员校继续加强研究,深化智慧教育与历史教学的融合,为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更多智慧。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智慧赋能的中学历史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各成员校将继续探索智慧教育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